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百科知識
一、定義與概述
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是一種用于臨床血液檢驗的高精度醫療設備,能夠自動完成全血樣本的檢測,并對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等主要血液成分進行定量分析。其核心功能是將白細胞進一步細分為五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為疾病的診斷、治療監測提供重要依據。
二、工作原理
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結合了多種檢測技術,主要包括:
電阻抗法(庫爾特原理)
通過細胞通過微孔時產生的電阻變化,測量細胞體積和數量,用于紅細胞、血小板計數及白細胞初步分類。流式細胞術與光散射技術
細胞經熒光染色后,通過激光束時產生前向散射光(反映細胞大小)、側向散射光(反映內部復雜度)和熒光信號(反映核酸/胞內成分),實現白細胞的精準分類。化學染色與比色法
使用溶血劑和染色劑破壞紅細胞,釋放血紅蛋白進行比色測定(如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射頻電導技術
分析細胞核與胞質的電導特性,輔助區分細胞亞群(如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
三、主要檢測參數
紅細胞相關
RBC計數、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等
網織紅細胞(部分高端機型支持)
白細胞相關
白細胞總數(WBC)
五分類比例及絕對值(NEUT%、LYM%、MONO%、EOS%、BASO%)
血小板相關
PLT計數、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壓積(PCT)
其他參數
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分布寬度(PDW)等。
四、技術優勢
高精度與高效率
每小時可處理80~120份樣本,適合大批量檢測。
重復性誤差<3%,滿足臨床精準診斷需求。
智能化與自動化
自動進樣、條碼識別、異常結果標記(如幼稚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報警)。
內置質控系統,減少人工干預。
多維度分析
結合細胞體積、形態、染色特性等多參數,降低誤診率(如區分感染類型)。
五、臨床應用
感染性疾病診斷
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觯螅〔《靖腥荆馨图毎?/p>
血液系統疾病篩查
白血?。ó惓0准毎壤?、貧血(RBC/HGB異常)、血小板減少癥。
過敏與寄生蟲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提示過敏或寄生蟲感染。
術前檢查與健康體檢
評估患者基礎血液狀態,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等風險。
六、操作流程(簡化版)
樣本采集
使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靜脈血,混勻后2小時內檢測。
設備準備
開機自檢、裝載試劑、執行每日質控。
樣本檢測
自動進樣或手動放置,儀器完成混勻、稀釋、檢測。
結果輸出
生成報告單,標注異常值及報警信息(如“左移”“碎片紅細胞”)。
七、注意事項
樣本要求
避免凝血、溶血或乳糜血,否則影響準確性。
干擾因素
巨大血小板可能被誤計為紅細胞,需人工復檢。
維護要求
定期清潔管路、更換過濾器,校準光學系統。
八、市場主流品牌
國際品牌:希森美康(Sysmex)、貝克曼庫爾特(Beckman Coulter)、雅培(Abbott)
國產品牌:邁瑞(Mindray)、迪瑞(Dirui)、優利特(URIT)
價格范圍:國產設備約20萬~80萬元,進口高端機型可達150萬元以上。
九、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整合
通過AI算法識別疑難細胞形態,減少人工復檢率。
床旁檢測(POCT)化
開發小型化設備,滿足急診、社區醫院需求。
多參數聯合分析
結合CRP、降鈣素原(PCT)等炎癥標志物檢測。
十、總結
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是現代醫學檢驗的基石設備,其高效、精準的特點顯著提升了血液疾病診斷水平。隨著技術的迭代,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個性化醫療和精準診斷的發展。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